020-36306565广州 → 广州骑楼的历史现状
查看完整版本:广州骑楼的历史现状
2008/5/16 2:18:15

 

        在窄窄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怎么回事?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这就是广州骑楼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州骑楼的年龄,说来还没过100岁。民国七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说到骑楼的来源,骑楼被认为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或者说,广州骑楼是由竹筒屋根椐南方地区避雨防晒,结合商业经营需要发展而来。早期人们以步行为主,加上岭南地区气候无常,在商业繁华地带出现这种建筑形式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务实的广州老百姓,没在意来龙去脉,骑楼就是他们居住、经商的场所。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所以被喻为风雨廊。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骑楼的商业意义是重大的。骑楼下面都是一些商铺。广州市骑楼的最大特点是把门廊扩大,毗联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空是骑楼,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其实本身从骑楼的来历就可以看到它的经济作用。 近日在图书馆翻阅了不少关于骑楼的资料,上面说,骑楼堪称是广东人的民间智慧的产物,不是专业建筑人员的发明。 它体现了广东人独特的“骑楼哲学”。 老话说:“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但在骑楼下,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雨水如注,你都可处变不惊。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里,“廊”是个常规项目,但多是用来赏清风、邀明月等,但骑楼下的长廊,更像是社会公益,行在廊下,挡烈日,避风雨,你都可心下皆安。当然,这里还有商人的心思,你在廊内,总不能站着,好吧,就到退在两米内的店内看看,这一看,自然难免碰到合适的物件,就买了吧,皆大欢喜。 虽然店铺退后两米,看着不如在街旁赫然醒目,但这一退,却又退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老派粤商的智慧尽在其中。 据调查,广州市区内骑楼街路段总计有36条,长度超过20公里,集中分布在旧城区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这么长的商铺,无可置疑,已经给广州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骑楼创造了良好的步行购物环境,促进了广州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广州市的商业繁荣又促使骑楼商业街进一步发展,终于使骑楼成为羊城近代商业街的一大特色。
  
  但是在此同时我们看到,骑楼经过了太多的风雨冲刷,已经垂老,部分骑楼已被拆除了。令人可惜!在广州“迈向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对骑楼街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却日益淡泊。近几年,广州市进行地铁建设,对旧城区大规模的“改造”,这个街区(如上下九路)、整条道路(如解放路)的骑楼被无情地荡平。人民一边呼吁着“请把骑楼留下”,一边也在思考如何去保护这些曾经给过他们无限风情和亲切的特色建筑。 据有关资料记载,骑楼建设止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成片拆除原生骑楼始于1994年荔湾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近年来,由于地铁建设、内环工程、旧城再开发等原因,广州对骑楼街的拆除速度明显加快了。一些有保护价值,但在近几年旧城改造潮流中已被拆或以其他各种形式破坏了。如1996年拆除的解放南路,1999年拆除的六二三路。骑楼街的集中建设实际只有20年左右,但却存在了80年,有的今天仍在利用中,但在1995 年-1999年的5年间,广州全部骑楼资源的近30%已经被拆除了。照此下去,可能5年后,我们再也找不到一条传承岭南文化、封存如故的骑楼街了 !
  我们以及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采取保护措施。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的编制,就有助于让这个独特的风景在广州城市记忆中源远流长。

    
  广州骑楼街保护和发展总体格局由骑楼风貌区、西片骑楼街区和东片骑楼街区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分四类控制有价值路段:
    (1)核心保护段,将控制道路中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街道的轮廓线、街道空间的高宽比必须严格保护。
    (2)重点改造段,街道两侧避免再建设大体量建筑;建筑物的建筑形式,材料与色彩应保持统一的格调。
    (3)风貌协调段,保护现状较有特色的骑楼建筑,沿街建筑必须保持骑楼街的形式。
    (4)建设开发段,新建筑骑楼街选择在生活性道路上。骑楼街沿街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在一些部位适当运用装饰手法,与周边传统骑楼风格相协调。


  在这里,第一个层面是对骑楼风貌区的保护与改造。规划要求骑楼风貌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应突出其商业、商务、文化与旅游特色,保护骑楼风貌区原有的路网格局和原有建筑群落和建筑布局方式。成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第二个层面是对各条有保护价值和条件的骑楼街区路段的控制。闻名遐迩的西关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就是保留了广州市传统的骑楼商业街的岭南建筑特色,成为广州的一大人文景观。荔湾区骑楼街建成后将形成一条长2.6公里、最完整的"骑楼通道"。这就是近来一个《规划纲要》的做法。荔湾区将把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为五大旅游区,即上下九商贸旅游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区、荔枝湾民俗风情区和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等,将以“骑楼通道”连接各区。据了解,上下九商贸旅游区和荔枝湾民俗风情区之间,以重新修整的恩宁路骑楼街相连,而连接十三行商埠文化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和沙面欧陆风情区的康王路,也将按照“现代骑楼”的式样对道路两旁的建筑进行规划。今后,康王路、上下九、恩宁路将成为广州市最长、兼有传统骑楼和现代骑楼特色的“骑楼通道”。有关人士表示,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骑楼通道”将有机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些步行街都是将商业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营造商业消费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并打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要是连同老字号一起,保留原汁原味的骑楼街,让新楼到新城区去建,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怀旧旅游!将来的荔湾区将会打破城市与旅游区的界限,变成一个“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西关文化人文风光“城市旅游区”。

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