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6306565广告刊登 →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美诗经关雎注释)
查看完整版本: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美诗经关雎注释)
2022/11/29 9:27:42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美诗经关雎注释)【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一.注释[1]选自《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即王雎。[3]洲,水中陆地。[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9]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13]芼,择取,挑选。[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二.译文在那河中的小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互啼鸣唱和。美丽娴静的女子,是男子渴望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忽左忽右地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你。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三.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随机推荐: 欧洲站女鞋欧货潮春 布贴补丁贴 咕卡贴纸卓大王 dpu散粉 女夏装2022年新款套装相关的主题文章:[url=http://xn--34-cca2cib0b5iv14afacas9rbbfdde0n0uebl78fvfr3d7716b9a.ctfda.com/viewthread.php?tid=6709800
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